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八大禁忌
- 科技
- 2023-08-14
- 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的一些知识点,和中元节八大禁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的一些知识点,和中元节八大禁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又叫中元节,民间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到了中元节,如果是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了,出嫁的姑太太们都会回到娘家,给去世的亲人上坟烧纸。有的带着时令水果,熟食烟酒,到坟头上祭典。出嫁的姑太太们,如果和娘家的哥嫂侄子侄媳处的融洽,走动的好,姑太太们就会提前几天回娘家,感觉娘家的味道,和久别的乡邻唠唠家常,趁机会也能和一样失去爹娘,出嫁到四面八方的闺蜜们见上一面。相反,和哥嫂处的不好,懒得进家门的姑太太也有,自己到爹娘的坟上大哭一场,业障深重地又返回自己的婆家。
如果自己的双亲,只是其中之一去世了。出嫁的闺女都会提前一天,在7月14日就上坟烧纸了。作为儿孙,大部分是在中元节的早上,到去世的祖先坟上烧纸。村里有一个很直正的中年男子,他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他给姐妹们定下了上坟的规矩,到坟上不许哭天抹泪,因为死人哭不活,哭是在婆家不舒心,或者是娘家招待不好,所以说,兄弟姐妹趁这几个上坟祭祖的日子,高兴地聚聚,重温手足同胞之情。
家和万事兴,有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今年8月22日是中元节,你知道有什么讲究吗
不错,今年的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传统的中元节。
中元节,来自道教,民间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在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主要内容是祭祖先、放河灯、祭祀亡魂、焚纸钱、祭土地等。
中元节的产生和上古时代的人们对祭祖的崇拜有关。七月是一个吉祥月、孝亲月,而七月半,则是民间人们在初秋时庆贺丰收、感谢大地馈赠的节日,这时农作物已成熟,按例人们要开始祭祀祖先,这时要用新稻米作为祭祀供品,来向祖先报告今年的秋成情况。
关于中元节的讲究和忌讳,还是有一些:
一是这天不要晚上晒晾红色衣服。晚上凉红色衣服会让鬼感觉到你的衣服最好看,就会跟上你了。
二是不要轻易回头看。当一个人走在野外,或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时,一定要鼓起勇气,这时如果你觉得身后好像有人跟着你,叫你,这时要径直向前走,千万不要回头,因为这有可能是鬼在叫你呢。
三是这天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在饭中间,因为插在中间是祭祭祀时的方式,像是在香炉中间插香一样,这样会引来鬼分享你的食物。
四是中元节在别人拜鬼时千万不要胡言乱语,这样会被鬼神听到。
五是这天在路看到有钱也不要捡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都是给鬼神的买路钱。
六是中午,傍晚,深夜一个人千万不要一个人去阴气重的地方,如庙宇,墓地等地方。
七是不要喊别人的名字。这天晚上和朋友夜游的时,千万不要喊出他人的名字,都要以代号称呼,否则会被鬼记住他的名字的。
八是中元节这天不要熬夜。因为这天深夜是人气最虚弱的时候,但却是鬼气最旺的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明天是中元节,农村老人说中元节当天有"四不做",是哪四不做呢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
中元节在我们当地农村是极其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请出宗谱,备上祭祀用品祭奠先祖,即使在外面上班的后辈子孙,也尽量会在这一天赶回家,在香纸缭绕下,重重的磕上几个响头,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小时候家里农活多,家里大人无瑕照顾,常年跟随外婆居住,关于中元节的习俗,经常听外婆唠叨,中元节有“四不准做”,那么是哪四个呢?
第一是中元节当天不要洗衣服和晾晒衣服。
这一点家里的女性成员要多注意,因为洗洗涮涮的活计,都是女人们在做。中元节这天,先祖会回到家中,接受供奉,在家里到处转转,看看子孙后辈的日子过得如何。因为人gui殊途,肉眼凡胎看不到神灵所在,如果兜头一盆脏水泼过来,老祖宗会不高兴的,认为是对先祖的大不敬。
家里即使有湿的衣服,也不能在外边晾晒,在中元节这天晚上,在外游荡的孤魂野gui觉得衣服好看,他就会想自己穿上美上一美,而影响到衣服主人的时运。
第二是中元节晚上大人孩子不要在街上游荡。
中元节晚上gui门大开,是阳间和阴间的门户打开相通的时刻,诸多神灵在街上游荡,有些小孩子天眼未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唯恐吓坏孩子,要拘束在家里。
而且家中有香火供奉的都回家了,而没有的孤魂只能在街上游荡,伺机抢点供品享用。所谓的“神仙打架,小gui遭殃”,这样的场合带着孩子离得远远的,免得有些度量小的无处发火,抓住无辜的路过者逞威风。
第三外地人在路口祭拜先祖,不要惊扰人家。
由于离家遥远,或者是家中早己无人,在本地长期居住的外地人,确实在中元节这一天赶不回去,就会为先祖准备一些祭品和香纸,在十字路口,朝着家乡的方向焚烧,人家虔诚祷告的时候,不要打扰人家,焚烧过后的纸钱灰千万不要踩,祭品更是连碰也不要碰。因为人家先祖在取用供奉的时候,如果受到惊扰,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到。
第四出嫁女儿不能回娘家。
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别对待的,家中有儿子的自然有儿子、孙子祭拜,家中只有女儿的允许回家的,只是别到同家族人的家中去串门,免得犯了人家的忌讳,有些人家是极为讲究的。
外婆屋前的刘嫂,是本村的娘家,在中元节这天包了饺子,给寡居的母亲送去两碗。没想到被娘家嫂子看到,揪住好一顿训斥,是周围的邻居帮忙相劝,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当时围观的人群中,好多人是同情刘嫂的,毕竟是出于孝顺之心,想让老母亲吃上碗热乎饺子。
其实,中元节还有好多习俗,比如说在当天晚上,听到门外有陌生的声音叫自己的名字,千万不要应声;上厕所的时候,需要重重的咳嗽几声或者制造出点声响等等,这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是根据当时的自然条件总结出来的,对于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冥冥之中的神灵在主宰,其实有时候仅仅是巧合而己。
我是家在南乡,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什么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道教中的节日,分别来祭祀中国古代的三官。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每个节日祭祀的对象不一样,习俗也有所不同。
农村老话“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站”,中元节有啥讲究
农村老话“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儿别往河边站”,说的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中的一个禁忌。告诉我们,在农历七月十五“鬼节”这一天,没事的话不要到河边去,很危险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今年的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说中元节很特别,是因为它不仅是传统节日,也是佛、道两家的一个重要节日。
中元节,民间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七月半”是上古时的祭祖节,它被称为“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而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所以,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习俗,称中元节属道教,称盂兰盆节属佛教。中元节的主要内容是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农村有句老话叫:“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儿别往河边站”,有人不知道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根据民间习俗这天要去祭祖扫墓,而佛教称盂兰盆节,这天寺院也会举行各种仪式来超度亡灵。
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民间俗称的三大“鬼节”之一,传说这天是”地官“的生日,在这一天会,他会把地府的”鬼门“打开赦免人,让他们去跟家人团聚。所以也有七月十五放“鬼”的说法,后来,所以就成为一个民间重要的祭祀扫墓的节日。
“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儿别往河边站”;人们相信由于这一天是“放鬼日”,地府里的“鬼魂”就来到人间去和家人团聚,所以,家人要进行祭祀。但可能会有不少没家的“孤魂野鬼”,这一天也会回到人间的。所以,会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
“没事儿别往河边站”,说的是农历七月十五,这期间,也要迎来秋雨的季节,雨看着不大,但一直下,到了晚上河水的水位就会升高,加上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河水温度也降低了,河边也泥泞。这时最好别下河游玩或行走,一个水深,一个温度低,这样会带来危险的。
另外,传说七月十五这一天,去河边游玩、行走,上面讲了,这天是“放鬼日”,很多河里的“淹死鬼”,这天也会要到来。他们也开始寻找“替身”,这样就能投胎转世,从新做人。所以,这一天在河边走很危险,稍不留神,掉进河里,小命就没有了。
虽然这个说法有点迷信,不要相信,但这个时候在河边行走或下河确实是很不安全的,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最后,在中元节民间还是有一些禁忌的:
1、别乱照相
2、筷子不要插在饭中央
3、床头不能挂风铃
4、千万不要夜游
5、不要喊人的名字
6、不要下河游泳
7、禁忌到处乱看
8、不要不分场合乱烧冥纸
图片来自网络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都有哪些历史和习俗
每年我们中国的农历七月半就是民间习称的“中元节”,也叫“鬼节”。
七月半本是古代农作物丰收祭祖的日子,古人对农作物的丰收,常常寄托于神明,在这一天,古人举行像亡灵献祭的仪式,然后自己品尝劳动的果实,并祈祷下一年会有丰收。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也称(鬼节)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故阴曹地府放出所有鬼魂回家乡团圆,在佛教又称为“孟兰盆节”,因为唐代推崇道教,所以“中元节”为固定节日名称。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晚上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病,所以称七月半为送鬼节。
在中国民间的习俗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城镇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原来烧纸和花边太“土”,满足不了阴间的生活需要,烧的是百元冥钞、纸制的金戒指、金元宝、手机、电视机、电冰箱、别墅、小轿车,更有一些孝顺子孙的还会给在阴间备受寂寞的老祖宗配备纸扎的小姐、小秘。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化。时代变迁,习俗也跟随着变迁,连人们历朝历代早已化着亡鬼的先祖也充分享受到现代的气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链接:http://www.depponpd.com/ke/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