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珠玑古巷的历史故事,珠玑古巷的介绍

珠玑古巷的历史故事,珠玑古巷的介绍

南雄市景点 苍石寨苍石寨旅游区位于南雄西北部的苍石镇境内距南雄市区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兴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旅游区。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塔、苍石寨、孔江...

南雄市景点

苍石寨苍石寨旅游区位于南雄西北部的苍石镇境内距南雄市区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兴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旅游区。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塔、苍石寨、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珠玑古巷: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沙水村,是唐宋时期中原氏族南迁驻足发祥之地,广府民系“根”之所在,岭南文化源头之一。

南岭为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深壑幽谷,清溪长流,飞瀑连缀,一瀑一景,绚丽壮观,水极清澈,空气清新,长长的风景画廊,动人心弦。

珠玑古巷是国家AAAA级景区,1982年,珠玑巷被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珠玑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

珠玑巷(沙水镇)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

珠玑古巷在哪里

1、_韶关珠玑古巷历史: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

2、珠玑巷介绍珠玑巷,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韶关的南雄市。这里与江西省大余县接壤,是广东与江西交界古驿道——梅关古道的一段,史称“枕楚跨粤,南北咽喉”。

3、珠玑古巷: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沙水村,是唐宋时期中原氏族南迁驻足发祥之地,广府民系“根”之所在,岭南文化源头之一。历经维修重建,唐宋风貌犹存,为海内外千万南迁后裔寻根问祖、旅游观光胜地。

珠玑巷的历史

1、一是他们多是在北宋末或南宋末,自战乱不堪的中原迁徙而来,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到了甫雄珠玑巷之后,才得以休养生息,重振家业,因此,他们很自然地把珠玑巷看作是先辈重新创业的发祥地,看作自己的桑梓而特别留恋。

2、唐敬宗宝历元年,朝廷闻其孝义,赐张兴珠玑绦环以旌之。因为巷名要避敬宗的庙讳,所以改名为珠玑巷。

3、珠玑巷原来叫敬宗巷。据史料记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朝张昌。昌之先,为南雄 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唐敬宗宝历元年,朝廷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因避敬宗讳,改所居敬宗巷为珠玑巷。

4、南雄珠玑巷历史 从史料看,本来珠玑巷只是沙水镇的一部分。 阮元编的《广东通志》云: “珠玑巷在沙水寺前”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抄录诸族谱中,多称:“沙水村珠玑巷” “沙水珠玑巷”。

珠玑古巷门票要多少钱游玩攻略

1、中午可以选择在市区里吃顿饭再悠哉着过去古巷逛悠,很多攻略上说珠玑古巷需要购买门票40块一位,其实可以不用,能绕进古巷的有很多条路,开车也可以进。

2、珠玑古巷门票价格:20元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区北9公里处的梅关古驿道上。

3、南雄珠玑古巷的门票:全票40元每人。身高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或老年证免票;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

韶关珠玑古巷历史韶关南雄珠玑古巷历史

1、珠玑古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包括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三街四巷,被人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2、珠玑巷原来叫敬宗巷。据史料记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朝张昌。昌之先,为南雄 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唐敬宗宝历元年,朝廷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因避敬宗讳,改所居敬宗巷为珠玑巷。

3、南雄珠玑巷历史 从史料看,本来珠玑巷只是沙水镇的一部分。 阮元编的《广东通志》云: “珠玑巷在沙水寺前”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抄录诸族谱中,多称:“沙水村珠玑巷” “沙水珠玑巷”。

珠玑的珠玑古巷旅游

南雄珠玑古巷是一处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拥有非常丰富的知识点需要大家获取,绝对是一个充满古色韵味的特色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游玩攻略。

南门楼 南门楼位于珠玑古巷南端入口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人重新修葺南门楼时,在楼门上方嵌镶两块石刻,一日“珠玑古巷”,二日“祖宗故居”。

南雄珠玑古巷的门票:全票40元每人。身高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或老年证免票;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

珠玑古巷也是广府人文化的发祥地,由此南迁至珠三角、港澳以及世界各地的后裔达到5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从珠玑巷迁出的姓氏有170多个。景点分布南雄珠玑巷位于南雄县城北九公里处。

珠矶巷最佳时间: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21℃,最佳出游时间在春秋两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