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义乌旅游攻略,义乌有哪些名人
- 旅游
- 2023-08-14
- 6

很多朋友对于永义乌旅游攻略和义乌有哪些名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义乌结婚讨喜糖吉利话1.一根红线穿两边,二人喜结连理枝...
很多朋友对于永义乌旅游攻略和义乌有哪些名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义乌结婚讨喜糖吉利话
1.一根红线穿两边,二人喜结连理枝,三世姻缘天注定,四季相伴两相爱,五六亲朋来祝贺,七言八语送吉祥,幸福久久永相随,十分真诚送祝福,愿你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2.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将彩色的人生拥抱。
3.甜甜的喜糖比不上你们心中的甜蜜,浓浓的玫瑰香比不上新娘的芬芳,喜庆的日子笑声满堂,祝你们白头偕老,幸福永久。
义乌在历史文化方面有什么特色
1、义乌话是活化石
在北方话大行其道的当今,义乌话很好的继承保存了下来,而在义乌话中就继承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比如说“吃饭”是“食饭”,不管是吃还是喝,都用“食”来表达,食饭、食酒、食茶、食烟、食素、食肉、食菜。
又如,义乌话说“玩”不叫“玩”,叫“嬉”,读音、词义与古汉语惊人地一致。称称“疯”为“癫”,称“筷子”为“箸”,称年老妇人为“老嬷”,“睡觉”不叫“睡觉”,称之曰“眠”,过夜为“宿(音su)夜”,“造房”为“葺屋”,实在是活脱脱的古汉语用法。在义乌方言中,称“辣”、“烫”、“冰”等感觉时,则会在这些词语后面加一个“人”字,“辣人”、“烫人”、“冰人”,显示以“人”为中心的用法。
由此可见,传承方言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一些家长让孩子讲普通话,学外语,却忽略了我们最宝贵的传统文化,孩子连义乌话都不会说了,真是让人感到悲哀、叹惜。
2、义乌拥有丰富的习俗文化
在义乌,有着许许多多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习俗、风情,还有像义乌道情、迎龙灯、小锣书这样的优秀民间表演艺术。
义乌道情就是义乌众多传统艺术硅宝之一,它没有固定的曲调,常常由演艺者自行根据嗓音特点和说唱曲调随意发挥,以好听入耳为目标,因此,义乌道情在很长时间内流派纷呈,在曲艺界独树一帜。
义乌的红白喜事也十分讲究,旧时在义乌民间讨老婆(娶亲),是一件大喜事。一对夫妻的婚姻,从望侬、定亲到迎娶,需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的时间,让女方制备妆奁。程序也较繁多:媒人做媒、望侬、定亲、下礼(送聘礼)、送日子、挈果子(西乡称“担拍粉”)、辞亲、回赠、后代银、起身酒、拜别祖先、迎娶、新娘上轿、拜天地、宴请、闹新房(俗称“讨果子”)、拜见公婆、谢媒等,至今许多旧的礼俗仍在延续。
义乌民俗重骨肉情义,讲敬老孝道。家人有病,全力请医诊治,昼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适时进药。给病人洗身体,勤翻身,随时处理排泄污物。劳不厌倦、苦不皱眉。百年之后,孝男孝女,孝儿孝媳,世代相传,蔚然成风。20世纪末,义乌全面实行火葬,骨灰盒放于公墓。各地公墓多建于山区,丧葬礼仪,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旧俗。
3、义乌名人辈出,人杰地灵
在义乌的历史上,真是名人辈出,数不甚数。
义乌四大家
佛学大家——傅大士,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首创转轮藏以藏佛经,在佛学上多有建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思想家
文学大家——骆宾王(619~约687),初唐四杰。7岁咏《鹅》,才名远播;“帝京”长篇,誉为绝唱;讨武传檄,轰动朝野
兵学大家——宗泽(1060~1128),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
医学大家——朱丹溪(1281~1358),元四大医家之一。救死扶伤,医德高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之论,学说远播
还有惠约(南朝,梁)、黄溍(元代)、王袆(明代)、吴百朋(明代)、倪仁吉(明末清初)、朱之锡(清代)、朱一新(清代)、陈望道(现代)、冯雪峰(现代)、吴晗(现代)等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4、义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义乌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人气兴旺,在秦朝建县名乌伤(公元前222年),属会稽郡,当时金华跟义乌是同一行政级别,说明义乌在秦时的规模已然不小,而且古时义乌拥有发达的水上交通网络,这也是促成义乌繁荣的必要地理条件之一。
有学者认为“乌伤”名字的由来并不像流行的乌鸦为孝子衔土筑坟那么简单,一名孝子的传说而成就了一个地名似乎有点牵强。他认为“乌”在古语里代表了“太阳”,也就是说义乌是一个以太阳来命名的地方,古代很可能是一个极为昌盛之地,由于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才命名为“伤”。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还有待考证。
5、义乌历来兴商重商,商业繁荣
义乌有很多以店命名的地方,每个街道、镇都有,什么王店、吴店、毛店、前店、后店,正是因为当地人都经商开店,才会有这样的地方。
义乌有哪些适合单身旅游的地方
佛堂。
佛堂的地理优势在水域。
新中国成立前,
义乌江是义乌东、西、南各乡的水运要道,
上溯东阳巍山,
下行至金华、兰溪、杭州、衢县、常山,
直抵安徽屯溪,
可通竹筏和3至5吨的木帆船。
这样的航运能力,
为佛堂的商贸结体注入了活血剂。
在商业的背后,
潜藏着花团锦簇的风俗旧事,
你绝不可能从单一的维度看完它长长的一生。
义乌乡镇集市,
原先有大大小小34处,
最大的稠城镇逢双为集、
佛堂镇逢单为集,
其他如后宅、廿三里、三角毛店逢单集,
赤岸逢双集。
另有一、四、七,
或者二、五、八、十,
或者三、六、九的。
集市日期均以农历计。
如今,
赶集还是乡邻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只是越来越符号化。
20世纪80年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后,
商贸重心整体移至稠城(就是今天的义乌市区),
集市的概念逐渐淡薄。
义乌有哪些名人
义乌名人很多,重点介绍3位与读者分享。
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翻译总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留学日本,1919成年回国,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1920年4月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同年参加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任《新青年》杂志编辑。1923至1927年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务长。1934年参加发起大众语运动,同年主编《太白》半月刊。曾任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上海哲学社科联主席,上海语文学会会长,《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等职。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作文法讲义》、《美学概论》《因明学》等。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文学评论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参加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著有诗集《乡风与市风》,译作《新俄的无产阶级文学》等。
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著名历史学家。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加入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主持标点了《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1958年起,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地理小丛书》和《中国历史常识》等普及读物。著有《读史札记》《朱元璋传》《投枪集》《灯下集》《论海瑞》,历史剧《海瑞罢官》等,合著有《三家村札记》。
义乌历史文化有多久
先秦时期义乌称之为乌伤,传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可以说历史文化底蕴很足,相比于金华而言,义乌文化底蕴确实很深。
旧时乌伤县,南邻龙游,北接诸暨,素有“婺凡八邑,建自秦汉者,必首无伤”,其中上溯秦汉,八婺故以乌伤得名。
在整个金华地区,义乌传承是最为久远的,也是最为广知的,我们可以看看义乌有哪些历史文化。
骆宾王
在唐朝时期,骆宾王出生在义乌,由祖父带大,并且咏唱出《鹅鹅鹅》千古绝唱古诗,这里还有留着骆宾王的祖父故居,还有骆宾王当时咏鹅的场景。
所以说这里文化传承真的很深,从唐朝开始,义乌便已经闻名天下了。
再说说明朝时期,一代医宗朱丹溪,东亚最强军队戚家军,都是义乌这里出现的,现在你还能看到他们的遗迹。
再说久远一点,据说达摩祖师来过义乌,所以这里有一个地方叫佛堂,它是因佛而生的古镇,因水而商,因商而盛的地方。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depponpd.com/you/4248.html